联系电话:13911526629(微电同号)       律师机构:北京立奥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8号三里屯SOHO办公C座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

拜您所托 成您所想!​​​​​​​​​​​​​​

免费咨询热线:139-1152-6629

联系律师 >>
死刑复核
来源: | 作者:morewin010 | 发布时间: 2024-08-09 | 13178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法律一方面把死刑作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又强调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200610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人民法院组织法》进行了修改,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将死刑案件的复核权全面收回最高人民法院,这是我国死刑复核体系的重大进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性选择。


        一、我国关于死刑的适用及其限制

        我国刑法第三章第五节以四个条文对死刑的适用和限制作出了规定,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适用条件的限制。我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罪行未达到极其严重程度的,不得适用死刑。

        2. 适用对象的限制。我国《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也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如何理解“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问题的电话答复》,在羁押期间已是孕妇的被告人,不论其怀孕是否属于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也不论其是否自然流产或者经人工流产以及流产后移送起诉或者审判时间长短,都不应适用死刑。

        3.适用程序的限制。我国《刑法》第48条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4.执行制度的限制。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缓刑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通过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实际执行死刑的案件数量。

        5.刑法分则的限制。我国刑法分则中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规定了死刑,正如前面提到的,我国通过了九个刑法修正案,取消了大量罪名中可以适用死刑的规定。在现存的刑法规定可以适用死刑的犯罪中,也都以情节特别严重、后果特别严重作为死刑适用的条件。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及特点

        死刑复核程序是由享有死刑复核权的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报请复核的死刑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进行全面审查,依法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裁定。根据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只有经过核准程序才能生效。因此,死刑复核程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审理对象特定

        死刑复核程序只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而没有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则无须经过这一程序。

        (二)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

        死刑案件,不论是死刑立即执行案件还是死刑缓刑二年执行案件,也不论是只经过第一审程序还是又经历了第二审程序,都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两审终审制的一个例外。

        (三)所处的诉讼阶段特殊

        死刑复核程序一般是在死刑判决或者裁定作出之后,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之前。

        (四)核准权具有专属性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权进行死刑复核的机关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但第一审程序可以由任何级别的法院进行,第二审程序由中级以上的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程序则由原审法院或者原审法院级别以上的法院进行。

        (五)程序启动的必然性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是“必然启动”,也就是说一审法院或二审法院在作出死刑裁判后,即使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作出死刑裁判的人民法院也要主动逐级将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核或者核准。之所以采用这种启动方式,是因为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进行监督,因此,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实行“不告也理”,不附任何条件,不受控辩双方意志所左右,而是由作出死刑裁判的下级人民法院主动向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报请而启动死刑复核程序。

        (六)报请复核方式特殊

        根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规定,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性质上具有浓重的行政审批色彩。死刑复核程序的启动方式采用行政化的报请方式。报请复核应当按照法院的组织系统逐级上报,不得越级报核。具体如下: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在上诉、抗诉期满后10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不同意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裁定维持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案件的复核

 

        我国的死刑案件既包括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也包括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不论是哪一类案件,都应当经过死刑复核程序,由相关的人民法院核准。

 

        一、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

 

        (一)复核的人民法院及合议庭组成

        1.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 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具体由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复核庭承办,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发生的地域和案件性质将死刑复核庭分为五个庭,这五个庭负责的案件和范围每三年进行轮换。

        3.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二)复核程序的启动和流程

        1.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经过第二审程序裁定维持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经过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这种情况发生在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且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也未抗诉的第一审案件中,具体流程如下:

        (1)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10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复核。

        (2)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在作出裁定后10日内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3)如果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未提出上诉,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提出上诉的,高级人民法院应当适用第二审程序对附带民事诉讼依法审理,并由同一审判组织对未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死刑判决进行复核,作出是否同意判处死刑的裁判,然后再按照第(2)项的流程走。

        高级人民法院在复核死刑案件的过程中,应当讯问被告人,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还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对高级人民法院增加的义务性规定,也是辩护律师介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报请复核的要求和报送的材料

        报请复核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应当一案一报。报送的材料包括:

        1.报请复核的报告五份,应当写明案由、简要案情、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

        2.第一、二审裁判文书五份,且应附送电子文本。

        3.死刑案件综合报告五份,且应附送电子文本。死刑案件综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被告人、被害人的基本情况。被告人有前科或者曾受过行政处罚的,应当写明。

        (2)案件的由来和审理经过。案件曾经发回重新审判的,应当写明发回重新审判的原因、时间、案号等。

      3)案件侦破情况。通过技术侦查措施抓获被告人、侦破案件的情况,以及与自首、立功认定有关的情况,均应当写明。

        (4)第一审审理情况。包括控辩双方的意见,第一审认定的犯罪事实,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意见。

        (5)第二审审理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情况。包括上诉理由、检察机关意见,第二审审理或者高级人民法院复核认定的事实,证据采信情况及理由,控辩双方意见及采纳情况。

        (6)需要说明的问题。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另案处理的同案犯的定罪量刑情况,案件有无重大社会影响,以及当事人的反应等情况。

        (7)处理意见。写明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意见。

        4. 全部案卷、证据。

        (1)同案审理的案件应当报送全案案卷、证据;

        (2)曾经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第一、二审案卷应当一并报送。

        (四)复核死刑案件应审查的内容

        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应当全面审查以下内容:

        (1)被告人的年龄,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系怀孕的妇女;

        (2)原判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3)犯罪情节、后果及危害程度;

        (4)原判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

        (5)有无法定、酌定从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

        (6)诉讼程序是否合法;

        (7)应当审查的其他情况。

        (五)复核后对案件的处理

        1.处理的一般规则

        (1)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裁定核准;

        (2)原判认定的某一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存在瑕疵,但判处被告人死刑并无不当的,可以在勘正后作出核准的判决、裁定;

        (3)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4)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5)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6)原审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2.一人有两罪以上被判处死刑的案件的处理

        对一人有两罪以上被判处死刑的数罪并罚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判决、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

        3.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案件的处理

        对有两名以上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判决、裁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对全案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认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可以改判,并对其他应当判处死刑的被告人作出核准死刑的判决。

        (六)不予核准死刑后的程序

        1.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发回第二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应当开庭审理。

        (2)第二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可以直接改判;必须通过开庭查清事实、核实证据或者纠正原审程序违法的,应当开庭审理。

        2. 经过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再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3.对于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但是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或者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案件除外。换句话说,出现以上两种情形,仍可以由原审人民法院的原审合议庭审理,无须另行组成合议庭。

 

        二、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

 

        (一)复核的人民法院及合议庭组成

        1.死刑缓刑执行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2.实践中,高级人民法院未设置专门的复核庭。

        3.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二)复核程序的启动和流程

        1.中级人民法院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未上诉、人民检察院未抗诉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上诉、抗诉期满后10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2)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缓的,应当作出核准的裁定;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缓的,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提审或者发回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2.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合议庭直接核准

        (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经过第二审程序裁定维持的,应当在作出二审裁定书时同时标明“本裁定即为核准死刑缓刑执行的刑事裁定”。

        (2)对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告人不上诉而附带民事原告上诉的,高级人民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对附带民事诉讼依法审理,并由同一审判组织对未提出上诉的被告人死刑缓刑执行的判决进行复核,作出是否同意判处死缓的裁判。

        需要注意的是,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也应当讯问被告人。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2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但在司法实践中,这里的死刑案件是否包括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尚存在争议,是否在死缓案件的复核阶段都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各地高级人民法院的做法不尽相同。

        (三)报请复核的要求和报送的材料

        报请复核的死刑缓刑执行案件,也应当一案一报。报送的材料与报请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相同。

        (四)复核死缓案件应审查的内容

        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应当审查的内容与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内容相同。

        (五)复核后对案件的处理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1.原判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诉讼程序合法的,应当裁定核准;

        2.原判认定的某一具体事实或者引用的法律条款等存在瑕疵,但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执行并无不当的,可以在纠正后作出核准的判决、裁定;

        3. 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过重的,应当改判;

        4.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依法改判;

        5.复核期间出现新的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证据的,可以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或者依照《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220条规定审理后依法改判;

        6. 原审违反法定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应当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律师参与复核程序

 

        辩护律师参与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一、联系承办法院

        二、获取案卷材料

        三、会见在押的被告人

        1.核实有无可不予核准死刑的理由和证据

        在死刑复核阶段,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通过了解、核对事实,听取被告人本人的陈述与辩解,主要任务是判断是否具有不予核准死刑的理由和证据。

        2.帮助当事人树立起希望和信心

        在死刑复核阶段,辩护律师应通过会见当事人,帮助当事人树立起希望和信心,使当事人积极配合辩护律师和司法机关的工作。在司法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因为一审、二审两次都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后完全绝望,以绝食或闹事来对抗看守所的管教,拒绝配合其家属为他聘请的在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律师的工作,甚至拒绝配合死刑复核法官的提审。因此在会见时,辩护律师应向其释明死刑复核程序的价值,争取在复核程序中能不被核准死刑而获得生路,帮助当事人树立起希望和信心。

        四、调查取证

        司法实践中,辩护律师把自行调取的证据提交给承办的法院,承办的法院一般都会接受。

        五、提出辩护意见

        司法实践中,死刑复核阶段的辩护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辩护意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邮寄的方式提交书面的辩护意见;二是约见法官,当面向法官陈述辩护意见。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最高人民法院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作出了硬性规定,明确了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要求当面反映意见的,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合议庭应当在办公场所听取其意见,并制作笔录;辩护律师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可见,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听取辩护律师意见相当重视,辩护律师应当抓住机会,充分行使辩护权,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辩护律师如何反映和提交意见,也应当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程序合法等角度入手,但与侦查、审查起诉、一审和二审程序不同的是,在死刑复核程序反映和提交意见的终极目标是“不被核准死刑”,对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终极目标则是“保命”,所以反映和提交的意见一定要围绕终极目标进行,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介入:

        (一)事实认定方面

        1.发现新情况、新证据,可能影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

        2.死刑裁判在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上确有错误的

        如果辩护律师认为在死刑裁判中据以判决被告人死刑的事实和证据认定存在以下问题,应当及时向承办法官反映和提交意见。

        (1)案件认定中的关键证据获取程序非法,应当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予以排除,或者可能使案件事实认定存在争议的;

        (2)控方提供的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根据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被告人罪大恶极的;

        (3)法院根据现有证据认定事实不清的;

        (4)法院在事实认定时采信证据存在错误,如忽略了控方提供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从轻、减轻情节的证据的;

        (5)其他可能存在的事实认定问题,不应当判处被告人死刑的。

        (二)法律适用方面

        1.适用罪名错误

        2. 量刑存在问题

        (1)被告人存在罪轻情节,法院仍然判处被告人死刑的

        当被告人存在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时,一般可以认为被告人并非罪大恶极,不应当判处死刑。辩护律师应当尽量找出被告人是否存在这些罪轻的情节。

        (2)法院判处当事人死刑违反法律规定的

        刑法明确规定了不得适用死刑的情形,如果被告人具备这些情形而仍被判处死刑的,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例如法院对在羁押期间怀孕并流产的妇女适用了死刑的,就属于适用法律的错误。

        (3)被告人存在其他在判处死刑时应当考虑的情节,如:犯罪事出有因,并非不可饶恕;犯罪前一贯表现好、犯罪后又真诚悔罪;积极退赃或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三)诉讼程序方面

        诉讼程序正当合法是正确裁判的重要保障,如果辩护律师发现在死刑复核的案件中存在以下情形,也应当提出相应的意见,请求法院不予核准死刑:

        1.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2. 司法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为的。

        六、提出申诉

        在死刑复核期间,当事人及其近亲属也可以委托律师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不服死刑裁判的申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部门审查。最高人民检察院死刑复核检察部门对死刑复核监督案件的审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1.书面审查最高人民法院移送的材料、省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相关案件材料、当事人及其近亲属或者受委托的律师提交的申诉材料;

        2.听取原承办案件的省级人民检察院的意见,也可以要求省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相关案件材料;

        3.必要时可以审阅案卷、讯问被告人、复核主要证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死刑复核监督案件,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见的,应当以死刑复核案件意见书的形式提出。死刑复核案件意见书应当提出明确的意见或者建议,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

 

汪 稳    资深律师  刑辩团队负责人

执业15年  律所合伙人  执行主任

律师证号:11101200910572885


北京立奥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工人体育场北路8号三里屯SOHO办公C座(邮编100027

电子邮箱:morewin010@163.com

联系电话:13911526629

联系律师 >>
常见犯罪
量刑情节
刑罚处罚
刑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