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直接涉及对犯罪人的追诉问题。对处于刑事责任年龄交界之处的年龄的计算,往往决定对行为人是追诉还是不追诉。即使最高司法机关已经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但实践中仍有模糊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未成年犯就是通常在犯罪学中提出的青少年犯中未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直接涉及对犯罪人的追诉问题。对处于刑事责任年龄交界之处的年龄的计算,往往决定对行为人是追诉还是不追诉。
即使最高司法机关已经有明确的司法解释,但实践中仍有模糊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未成年犯就是通常在犯罪学中提出的青少年犯中未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少年。2006年1月2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了界定,即刑法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也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为未成年人。根据这些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刑法中所指的未成年人,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在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都是未成年人。实践中必须严格执行最高司法机关的解释规定,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须认真查清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把被告人犯罪时的年龄作为案件中的重要事实记录在案。
这里所说的年龄,指的是实足的年龄即周岁,而不是通常所讲的虚岁。周岁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1周岁应以日计算,从过了周岁生日的第2天起才算满周岁。举例来说,行为人在14周岁生日的当天,仍为不满14周岁;14岁生日的次日起方为满14周岁。因此,对于行为人在14周岁生日的当天晚12点钟之前实施的危害行为,都不能认为是具有了刑事责任能力,应当视为未满14周岁,不以犯罪论处。
(二)刑事责任年龄能否突破?
根据刑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8周岁的人,一律不适用死刑。那么,如果一个人只差几天即满14周岁或18周岁,对行为人能否追究刑事责任或适用死刑呢?或者一个未满14周岁的人的生长发育已接近成年人,其对自身行为的认识程度也与成年人没有什么区别,对此可否追究刑事责任呢?我们认为,我国刑法规定的年龄阶段是绝对的,不存在任何灵活的余地。即使行为人只差一天就满14周岁,也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同样,即使行为人只差一天就满18周岁,也不能对其适用死刑。否则,就会造成执法上的混乱,破坏法律的严肃性。
(三)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为了准确适用刑法,规范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2006年1月23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了如下规定: